35年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應用創新科技
建築署致力採用及推廣可持續發展設計,當中包括順應自然建築節能設計和屋宇裝備系統節能設計,以及創新科技和建築方法,以提升建築工程的質素與生產力。
我們早於2012年已開始研究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及後於2018年成立專門負責發展和審視該技術的團隊,並持續為部門同事員工提供培訓。我們亦制定了建築項目中採用的建築信息模擬技術指引。建築署在此方面所作的努力獲外界高度認可,我們自2014年起每年均榮獲與建築信息模擬技術相關的獎項,獲外界高度認可,而且在建造業議會2019建築信息模擬採用情況調查中,更被評選為技術應用先驅。
與此同時,我們亦繼續探索在不同項目中運用創新建築技術的機遇,部門內部的“創新建築組”,旨在從全球創新建築中廣師求益,借鏡不同的應用方案,並進行實地試驗。
建築署在消防處百勝角已婚人員宿舍項目中,首次採用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成為全港首個用此技術的高層建築項目。與傳統的就地澆築方法相比,此技術可將生產力提高100%(以建造一個標準樓層計算)。截至2020年,我們共有60個項目採用了「組裝合成」建築法。
- 採用多種可持續發展設計的綜合大樓,包括:
- 熱能回收系統
- 變頻空氣處理系統
- 中央控制和監控系統
- 獨立控制照明系統
- 網絡監控電力輸入輸出系統
獎項
- 2003香港建築師學會 — 優異獎
- 2004優質建築大獎(香港非住宅項目)— 優異獎
-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
- 香港首個地熱熱泵空調系統
- 與傳統空調系統相比,耗電量減少25%
獎項
- 2005香港工程師學會環境分部及香港建造商會環保優秀論文大獎 — 亞軍
- 2005香港建築師學會週年大獎 — 全年建築大獎
- 2006香港環保建築大獎(全新建築類別)— 金獎
- 香港首幢榮獲香港綠建環評新建建築1.1版最終鉑金級認證的臨時政府樓宇
- 環境表現:
- 减少33%年平均能耗
- 降低57%淡水消耗量
- 減少22%沖廁用水
- 重用69%的建築垃圾
- 建築材料預製比例高達50%
獎項
- 2013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部門合作 — 優異獎
- 擁有香港最大的園景平台之一
- 雨水和空調冷凝水循環再用
獎項
- 2014香港園境師學會設計大獎 — 優異獎
- 2014香港工程師學會(聯合結構分組)卓越結構嘉許獎(非住宅組別)— 大獎
- 2012環保建築大獎(新建建築類別興建中建築)— 優異獎
- 採用多項順應自然建築節能設計和屋宇裝備系統節能設計的綠色節能傑出建築項目
- 大樓外牆安裝了特殊垂直綠化帶
- 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裝置,包括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煙囪系統、光纖太陽能追蹤導光管、集光導光管和日光導管
- 綠建環評新建建築1.1版最終鉑金級認證項目
獎項
- 2014環保建築大獎(新建建築類別 — 興建中建築)— 大獎
- 開發了集結建築信息模型、移動通信、擴增實境三種技術的先進歷史建築信息模型
- 通過可視化、交互式和易於獲取的信息,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獎項
- 2015 AutoDesk香港建築信息模擬設計大獎 — 優勝獎
- 2015加建及改動項目類別 — 建築信息模型最佳應用
- 全港首間集中提供兒童專科醫療服務的醫院
- 可持續設計特點包括:
- 冷水循環自動監控系統
- 進行熱能回收及使用可再生能源
- 綠化覆蓋率超過40%以減輕熱島效應和改善空氣質量
- 綠建環評新建建築1.2版最終鉑金級認證項目
獎項
- 2018香港項目管理學會大獎及亞太項目管理聯盟項目管理 — 大獎
- 2018澳洲建造師學會國際專業卓越建築獎 — 最佳人氣獎
- 2018歐洲醫療保健設計獎 — 入選評委會長名單
- 2019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年度大獎(項目管理團隊獎)— 優異獎
- 採用了多種順應自然建築節能設計方法,包括:
- 平台被四棟學習樓和半開放式橋廊環抱,創造出多方位的空間,容許自然風穿過建築物
- 室外空間種植了多樣化的植物,以減輕熱島效應
- 教室採用三面自然採光設計,同時結合三種窗戶類型,以控制不同方位的受光和受熱
- 採用雨水收集系統以節約水資源
獎項
- 2019環保建築大獎(新建建築類別興建及/或設計中項目 — 公用建築)— 大獎
- 香港首個使用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的高層建築項目
- 減少超過50%建築廢料和 接近70%現場水電用量
- 有效提高生產力、地盤安全、環境表現和成本效益
獎項
- 機構類別 — 項目業主(公營)— 優異獎
分享可持續發展承諾與成果
我們於1998年開始發布環境、健康和安全報告,與公眾分享我們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努力和成果。自2004年起,為進一步擴大報告的覆蓋範圍,我們開始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報告所採用的披露方法亦隨著我們在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進程及全球趨勢而有所改變。我們以往遵循部門準則,現在會參考和遵循不同的國際準則,包括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和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
相關持份者和公眾可透過已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清晰了解建築署的運營目標與表現。我們亦通過採訪和諮詢去了解不同人士的期望,從而制訂更有效的目標和策略。為了實現可持續運營,我們亦會定期審查績效,確保能完成年度目標。
發布第一份環境、健康和安全報告
發布第一份可持續發展報告
通過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第三代報告指引應用評級制度「A+」評級的認證
香港首個遵循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4指引,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政府部門
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香港首個參考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準則的政府部門
成就概覽
建築署在環境效益、項目質素以及社會責任方面,皆取得了亮麗的成績。
環境效益
自2005年起,金鐘道政府合署的辦公室及建業中心的辦公室的用電量減少了55%,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33%。
棵樹
由2005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在工程項目中安裝能源效益裝置,我們總計節省2.08億度電,減少14.5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每年種植600萬棵樹。
相較2005年,我們辦公室在2020年的A4紙張和信封的用量分別減少了 19%和64%。
雙層巴士
自2005年起,我們總計回收214噸廢紙,相當於8輛雙層巴士的重量。
項目質素
建築署一直致力為香港提供優質服務,我們亦訂立相關目標以提高我們的服務和工程項目質素,透過定期審閱,所有環境、工程項目質素及社會事項指標大部分達標完成。
客戶滿意度調查結果反映,全部參與調查的項目整體表現皆達到「滿意」或更高評級。
社會責任
自2005年至2020年間,員工培訓課程從237次增加到422次。課程內容包括研討會、工作坊、培訓課程和參觀。
同時,學員人數從2005年的1255人增加到2020年的8551人。
獎項及認可
- 在過去35年,建築署總計榮獲超過260項獎項,包括35項香港建築師學會獎項、23項環保建築大獎和23項優質建築大獎。
- 我們亦獲得其他可持續發展相關獎項,包括旨在表揚企業或機構在營運中納入環境考慮的因素、環境管理系統及/或可持續採購的香港綠色企業大獎、建造業議會創新獎、共融環境嘉許計劃和香港環境卓越大獎等等。
建築署亦鼓勵承建商採用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措施,以提高行業對環境和健康的標準。為了鼓勵承建商積極行動,我們於2001年起創辦了環保承建商獎勵計劃,持續至今。
建築署過去35年一直致力打造低碳建築,我們從設施的建造到維護都積極貫徹可持續發展及創新的理念。為推進香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我們將竭力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繼續提升表現,攜手構建零碳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