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署作為政府部門,必須克盡己任提倡對紓緩氣候變化具有關鍵作用的環保辦公室管理。為創造更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工作環境,我們朝着這方面不斷努力,特意設立綜合管理系統,緊密監察能源、廢物、水資源和室內空氣質素的環境表現,從而優化我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績效。建築署已在各辦事處全面發佈環保作業守則,致力培育各分處和各辦事處同事的環保意識。
我們的綜合管理系統十分周全穩妥,涵蓋範疇包括環境管理(ISO 14001)、職業健康及安全(ISO 18001)、能源管理(ISO 50001)及品質管理(ISO 9001),並以此作為環境績效的衡量基準,確保管理系統達致國際標準。我們在綜合管理系統下擬備指引、流程和策略,確保辦事處的日常運作符合及達到管理系統的要求。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建築署的重要考量。我們透過了解本署所產生的直接及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情況、檢閱部門的減排措施、作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和構思新的策略。
能源耗用佔了我們碳足印的重大比例。因此,我們會密切監察用電情況,並推行各種能提高能源效益的措施。我們會履行節能承諾,並改善辦事處的照明設備能效。於報告期內,建築署持續獲頒發「香港綠色機構認證計劃」的「卓越級別」節能證書,表揚我們在節能方面的理想成果。
我們在環境工作上不遺餘力,於可行情況下主動採用潔淨的可再生能源。例如,於報告期內,建業中心在天台裝設了逾百塊太陽能光伏板,為辦事處提供部分能源供應。
為響應《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訂明的減排目標,我們會定期進行碳審計以核實建築署的碳足印。碳審計是按照國際標準《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進行,並參照環境保護署和機電工程署發出的指引,分別審核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 及氧化亞氮 (N2O) 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此外,建築署亦定期追蹤用電量、煤氣用量和其他營運數據,在年度管理檢討中進行審議,從中識別可改善之處。
金鐘道政府合署於過去5個財政年度的碳排放量大致穩定相若。透過提高員工節約能源意識及實施多項內部節能措施,金鐘道政府合署於過去5年的碳排放量減少了5.4%。
2013-14 財政年度 |
2014-15 財政年度 |
2015-16 財政年度 |
2016-17 財政年度 |
2017-18 財政年度 |
|
---|---|---|---|---|---|
直接排放(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14.90 |
18.92 |
6.90 |
6.87 |
7.12 |
能源間接排放(公噸二氧化碳當量)[1] |
2,277.59 |
2,344.73 |
2,255.11 |
2,247.02 |
2,169.03 |
其他間接排放(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 |
39.02 |
34.72 |
83.78 |
95.09 |
29.61 |
總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 |
2,331.51 |
2,398.37 |
2,345.79 |
2,348.98 |
2,205.76 |
建業中心透過改善空調系統、定期維修及實施多項節能措施,2018年比2014年的碳排放量減少約8.8%。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
---|---|---|---|---|---|
直接排放(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886.29 |
619.08 |
628.22 |
601.86 |
769.69 |
能源間接排放(公噸二氧化碳當量)[3] |
1,756.58 |
1,802.93 |
1,719.53 |
1,686.67 |
1,642.88 |
其他間接排放(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8.68 |
6.72 |
5.05 |
13.98 |
5.04 |
總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2,651.55 |
2,428.72 |
2,352.80 |
2,302.51 |
2,417.61 |
在廢物管理方面,建築署全力推行源頭減廢和提倡回收的措施,發佈減少用紙及減少廢物等環保內部管理指引,並鼓勵員工採取廢物管理的良好作業守則。另外,我們在建業中心和金鐘政府合署都積極推動廢物循環再造,設立回收設施收集不同類型的物料,包括廢紙、膠樽、舊打印機碳粉盒、鋁罐及舊光碟等。
我們在環保的路上不斷前進,每年也會訂立廢物管理的新目標。於匯報期內,我們設定增加廢紙回收量為其中的減廢目標,最終我們成功在年內回收約20,000公斤的A3及A4廢紙,並且連續取得「香港綠色機構認證」計劃的「卓越級別」減廢證書,努力成果得到肯定。
建築署珍惜寶貴的水資源,致力減低部門整體的食水用量。我們除了引入多種節水裝置,如自動感應水龍頭和雙沖式坐廁水箱等,同時也追蹤食水及沖廁水的用量,以及定期維修供水系統。除此之外,我們也發佈《環保管理措施》總務通告,向員工推廣節約用水。
我們的員工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工作,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室內空氣質素,致力提供優良的室內環境,保障員工的健康和福祉。我們嚴格遵守環境保護署制訂的相關指引和依照良好作業守則,確保工作環境的室內空氣質素良好。本署十分支持政府推行良好室內空氣質素的工作,也參與她們舉辦的「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藉此提升室內空氣質素,並會定期聘請認可機構進行室內空氣質素檢測。於匯報期內,我們完成了多項改善室內空氣質素的計劃,建業中心和金鐘道政府合署均獲得「香港綠色機構認證」計劃下的「基礎級別」清新室內空氣證書。
於2017-18年度,建築署持續獲得「香港綠色機構」證書。我們在不同範疇推行的環保措施再次獲得肯定,這使我們引以為傲。
本署採取周全的環境保護策略。除了在辦事處推行環保措施,我們也十分注重在工作間的不同接觸點推廣環保意識,使同事們更全面了解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啟迪他們積極響應各項的環保行動措施。
為臻達以上目標,我們努力在建築署培育綠色文化,倡導員工將環保理念付諸實行,更透過內聯網、電郵及其他渠道發放環保訊息。我們成立了一支由64名來自不同分處和組分的員工組成的「環保糾察」團隊,負責宣揚環保信息和協助統籌建築署的環保意識推廣計劃及活動。我們也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及培訓,例如年度國際樹木會議(香港)、香港策略性街道樹木種植及城市林務研討會、香港減廢、循環回收及綠建環評遵守環保法規呈交事項之研討會,不斷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和助他們考取不同環保範疇的專業資格。現時建築署已有不少員工取得綠建專才(BEAM Pro)的資格。
在建築署的屋宇裝備處,我主要負責屋宇裝備的質量管制,例如透過工地巡查和進行建築地盤審核等,以確保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符合相關規格和標準。作為總技術主任,我亦需負責統籌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以及管理員工的事業發展和晉升事宜。
建築署一向與時並進,走在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科技的最前端。我們要確保員工緊貼業界的最新動態和趨勢,積極在實務上應用智能和創新科技。近年建築署的工程項目便廣泛採用了多種新穎技術,例如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和簡化製造及裝配過程的設計(DfMA)等,這些都不但能改善工地的環境績效,而且有助管理工程的進度和品質。我們不斷提供各類培訓課程,讓同事充分掌握作業所需的知識。此外,我們提供由中央網上文庫組成的錦囊庫,彙集大量資訊及刊物,同事們可按部就班地持續學習、自我增值。
建築署的工作氣氛融洽和諧,大家各司其職、各展所長。管理層定期透過會議、論壇、電郵、內聯網及部門通訊等與各職級的員工聯繫溝通,同事們亦適時分享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意見、技術新知、員工活動、其他部門的最新資料和動態。
我們很高興建築署的成果獲得同事們的肯定。我們不斷為員工提供專業培訓以增進他們的環保意識,積極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新措施和新技術,我們深信這些都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想至為重要。我們會繼續留意最新動態,努力發掘可持續發展的機遇,並在工作間加強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