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和合石火葬场重置工程

描述

富象征意义及饶有寓意的现代建筑
着重顾及离世者家属的伤痛
香港现有的火葬场大部分既没有鲜明的建筑特色,亦欠寓意,未必能全面顾及使用者的需要。过往,火化过程的效率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但自钻石山火葬场起,火葬场设计的优先考虑因素已从功能为先,转为以人为本,优先顾及离世者家属的感受,而不只首眼于功能效率。

考虑到离世者家属在整个葬礼过程中的种种情绪及需要,项目在葬礼不同阶段加入多项建筑元素,让家属得到抚慰和纾解。


全心悼念 护送灵柩

离世者家属从殡仪馆来到火葬场,沉痛悲伤,他们想有私人空间,希望沿途护送先人灵柩,以平静的心情参与仪式。

火葬场各礼堂均设有独立入口及停车处,供旅游巴士和灵车停泊,减低家属遇见其他离世者家属的机会,让家属可全程陪伴离世者,一同进入礼堂。


洗涤心灵

火葬场入口处设有倒影池,让吊唁者洗涤心灵,准备参与仪式。入口车路两旁,高杉成荫,清幽宁谧,让离世者家属在步入礼堂前,稍稍平复心情。


告别亡者

孝子按下按钮后,灵柩徐徐降下送进火化炉是葬礼的重要时刻。仪式要在平静肃穆的气氛下完成,以示对离世者的尊重。

灵柩台正上方的天窗让日光照在灵柩上。仪式结束后,灵柩不会按以往方式穿过挂帘送到灵柩台后方的炉房,而是徐徐降到地下,犹如传统的土葬仪式,把灵柩埋藏地下一样。

新的设计以狭长的绿竹庭院衬托礼堂后方,代替单调的背景墙或将灵柩送进火化炉前穿过的挂帘,为礼堂增添大自然气息,并引入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常青、正直和脱俗超羣。


依恋与离别

与钻石山火葬场一样,和合石火葬场设计上回避中国殡仪文化中「走回头路」的忌讳。离世者家属离开礼堂后,可直接步入中央园景区,避免遇上下一组离世者家属。此外,各礼堂均设有独立洗手间和化宝炉,让家属静心完成焚烧冥镪仪式,然后脱下孝服再离开礼堂。其他亲友可以在中央园景区稍作休息,等候离世者家属再行离去。


重生

「生命之泉」设于中央园景区,与钻石山火葬场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种植莲花,而是设有一个莲叶状的水泉,以莲花为主题,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水泉水波微动,气泡由池底冒起,缓缓上升,象征希望和重生,为家属带来一些安慰,寄语他们尽快忘记悲伤,重新出发。


回归现实

与钻石山火葬场的设计概念不同,和合石火葬场较着重顾及离世者家属完成仪式后的感受。

火化炉房的屋顶辟设为宽广的草坪区,设有流水园景,离世者家属参加仪式后,可静心沉思,稍纾郁结。草坪区景观开扬,家属置身其中,耳听流水潺潺,远眺山峦叠翠,有助他们走出哀伤阴霾,回归现实生活。


无常、幸福与艰苦

与钻石山火葬场将轴线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不同,和合石火葬场以另一种方式营造祭祀仪式的氛围。建筑形式和细节充满活力、自由和自然气息。设计运用了斜面、大型悬桁、竹型窗户、不经意的点缀、未经修饰的石板饰面、木纹清水混凝土及风化木纹饰面,彰显自然的力量,以及人生的无常、幸福、软弱和艰苦。

奖项

ArchSD Annual Award 2012
Merit and Special Architectural Award (Landscape Design)
HKIA Annual Awards 2013
Merit Award of Hong Kong - Community Building
HKIA Annual Awards 2012
Shortlisted
Civil Service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Scheme 2013
Partnership Award - Gold Prize
Good Design Awards 2014
Best 100 Design

项目资料

位置
粉岭桥头路
类别
食物,健康与环境卫生
完工年份
2012
客户
食物环境衞生署
场地面积
10,025 m2
建筑面积
10,025 m2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经理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
建筑师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
园境设计师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
屋宇装备工程师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
工料测量师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
结构工程师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
总承建商 :
宏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