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綠在灣仔」旨在加強環保教育以及協助社區收集各類回收物料。設施包括辦公室及多用途活動室、回收分類及儲存處、洗手間及各項機電設備等。本項目採用了公開設計比賽的優勝作品為設計藍本。
「綠在灣仔」位於灣仔運盛街。項目鄰近灣仔海濱長廊,充份把握契機改善連接往銅鑼灣腹地的通達性。由於用地面積相當有限,只有約700平方米,因此建築群集中於用地後方,以騰出中央空間設置庭園。此空間不但可用作「綠在灣仔」的戶外活動,亦能加強與社區的連接,提高公眾對「綠在灣仔」的參與感。
建築物設有一流線形大型格栅,一方面可以加強「綠在灣仔」在區內的標誌性,同時亦可以巧妙地遮蓋下方建築物屋頂上的機電設施。基於建築物條例的考慮,大型格栅採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代替木材作主要材料。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的多樣性既可營造出木材的質感,更能製成弧形的構件以作為大型格栅的基本結構。
建築物設有的大型格栅,大大提高下方建築群的被動式冷卻效能,加上開放式外牆設計增加室內空氣流通,即使沒有空調設施,使用者仍會感舒適涼快。庭園綠化部份利用「海綿城市」的概念收集雨水,以盡量減少排水系統的負擔。戶外地面使用回收玻璃再造的磚塊鋪砌。辦公室及多用途活動室的門則利用前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拆卸工程中的廢料升級再造而成。
「綠在灣仔」位於灣仔運盛街。項目鄰近灣仔海濱長廊,充份把握契機改善連接往銅鑼灣腹地的通達性。由於用地面積相當有限,只有約700平方米,因此建築群集中於用地後方,以騰出中央空間設置庭園。此空間不但可用作「綠在灣仔」的戶外活動,亦能加強與社區的連接,提高公眾對「綠在灣仔」的參與感。
建築物設有一流線形大型格栅,一方面可以加強「綠在灣仔」在區內的標誌性,同時亦可以巧妙地遮蓋下方建築物屋頂上的機電設施。基於建築物條例的考慮,大型格栅採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代替木材作主要材料。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的多樣性既可營造出木材的質感,更能製成弧形的構件以作為大型格栅的基本結構。
建築物設有的大型格栅,大大提高下方建築群的被動式冷卻效能,加上開放式外牆設計增加室內空氣流通,即使沒有空調設施,使用者仍會感舒適涼快。庭園綠化部份利用「海綿城市」的概念收集雨水,以盡量減少排水系統的負擔。戶外地面使用回收玻璃再造的磚塊鋪砌。辦公室及多用途活動室的門則利用前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拆卸工程中的廢料升級再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