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此項目提供了160,000個室內骨灰存放位,連接稔灣路的雙向行車線,一個天台花園,環保型紙錢燃燒爐,以及一個供巿民撒放骨灰的紀念花園,紀念牆上可容納大約20,000個名牌。
項目位處沿海郊區,設計目標以融入四周自然環境為重心,讓公眾在一個祥和的大自然環境紀念先人。主體建築物由兩組曲線向外組成,中央大廳位於曲線中間,設有多座寬敞的樓梯和升降機,建構聚集空間和垂直通道。曲線的走廊配合骨灰龕的布局,可讓市民觀賞廣闊的海景。主體建築物在設計上考慮了自然通風和日光元素。存放骨灰龕的樓層應用開放式走廊、高樓底及空氣對流的設計,以及透過中庭引進自然光線到室內。
一座弧形的樓梯由一樓接到地下主廣場,讓巿民使用環保型紙錢燃燒爐後可直接到達巴士站,方便高峯時期的人流控制。該項目融合了不同的環保設施,如垂直綠化和雨水收集系統等,並獲得了「綠建環評」的最終鉑金級認證。
項目位處沿海郊區,設計目標以融入四周自然環境為重心,讓公眾在一個祥和的大自然環境紀念先人。主體建築物由兩組曲線向外組成,中央大廳位於曲線中間,設有多座寬敞的樓梯和升降機,建構聚集空間和垂直通道。曲線的走廊配合骨灰龕的布局,可讓市民觀賞廣闊的海景。主體建築物在設計上考慮了自然通風和日光元素。存放骨灰龕的樓層應用開放式走廊、高樓底及空氣對流的設計,以及透過中庭引進自然光線到室內。
一座弧形的樓梯由一樓接到地下主廣場,讓巿民使用環保型紙錢燃燒爐後可直接到達巴士站,方便高峯時期的人流控制。該項目融合了不同的環保設施,如垂直綠化和雨水收集系統等,並獲得了「綠建環評」的最終鉑金級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