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低碳環境
以先進科技推動低碳轉型
作為香港負責公共設施發展和維護服務的主要部門,建築署致力利用創新和智慧建築技術,以及本署的影響力和伙伴合作關係,在環境管理方面取得突破,力求推動低碳建築設計、建造和實踐作業所需的系統性進步。
為提升建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表現,我們廣泛採用科學建模分析,務求較法定水平更高。此外,我們亦與業界伙伴和承建商緊密合作,於項目中廣泛應用綠色和高效的建築技術,例如建築信息模擬(BIM)、「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和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
碳中和實踐策略性框架
為配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我們積極採用《碳中和實踐策略性框架》下的「三加」策略,分別為「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以及「加強合作」,以加快香港建築環境減碳的進程。
「三加」策略
廣泛採用科學建模分析,務求達到比法定水平或行業最佳作業準則更高的標準,並積極應用綠色、高效的建築方法,以最大程度提升建築工程項目的減碳表現。
積極探索、研發及採用創新智能科技,加快建築工程項目低碳轉型。
與所有持份者攜手合作,齊心協力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共建碳中和未來。
為了應對低碳建築環境與日俱增的需求,我們在項目中加入碳評估,並透過加強人才培訓來推進低碳建築設計。我們透過收集、分析和追蹤項目的碳表現,得以全面掌握碳表現來加快減碳,以及促進香港建築環境整體減碳策略的發展。
了解更多《碳中和實踐策略性框架》和「三加」策略的詳情,請瀏覽我們的網站。
可持續建築設計策略
為增強對氣候變化的緩減和適應能力,我們以順應⾃然建築節能設計和屋宇裝備系統節能設計為主要策略,以設計可持續和適合未來的建築物。
順應自然建築節能設計
舒減熱島效應或溫度提升
促使建築物四周空氣流通
天然採光
自然通風
被動式冷卻
減少透過樓宇牆外殼轉入的熱增量
我們亦仔細規劃、座向和選材,力求優化建築物與周邊微氣候的互動效應。
屋宇裝備系統節能設計
供暖、通風及空調系統、節水裝置
照明系統
可再生能源技術
創新及智能科技指南
建築署不斷追求科技突破,藉此推動智能和可持續建築的生態系統。隨著創新科技的迅速發展,本署致力研究並編製指南,務求識別並加快推行智能和低碳建築措施,為不同建築階段和類型的政府建築工程項目提供實用的參考。
政府建築物設計、建造、營運和維修保養的創新及智能科技指南
以下個案分享為建築署低碳和綠色建築,以及在設計和建造中應用創新和智能科技的範例:
推進綠色建築
追求綠色認證有助提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表現。為此,建築署透過採納綠建環評(新建建築)準則於新項目中,重點推行可持續發展策略性方針。截至2023 年,我們已為55 幢新建築物取得綠建環評( 新建建築) 認證、5 間辦事處取得綠建環評(室內建築)認證,以及3 幢建築物取得綠建環評既有建築(自選評估計劃)認證。
截至2023 年獲綠建環評認證的建築物
證書類型 | 評級 | 小計 | |
---|---|---|---|
綠建環評(新建建築)認證* (1.1、 1.2、2.0 版本) | 鉑金級 | 金級 | |
17 | 38 | 55 | |
綠建環評(室內建築)認證(1.0 版本) | 鉑金級 | ||
4 | 4 | ||
綠建環評(室內建築)認證(非住宅2.0 版本) | 1 | 1 | |
綠建環評既有建築(自選評估計劃)2.0 版本認證 | 卓越 | 滿意 | |
2 | 1 | 3 |
* 綠建環評計劃個別版本的參考資料: 1.1 版本 ─ 綠建環評 (新建建築) ─ 2010 年; 1.2 版本 ─ 綠建環評 (新建建築) ─ 2012 年;以及 2.0 版本 ─ 綠建環評 (新建建築) ─ 2019 年。
管理碳足跡
我們遵守《品質、環境、反賄賂、職業健康及安全方針》,以對環境負責的方式提供服務,積極減少碳排放、提升能源和資源效益,以及完善廢棄物管理。此外,我們亦推出多項減廢、節能和節水措施,以減少整體碳足迹。我們在金鐘道政府合署和建業中心的辦公室採用以下重點環境措施。
透過評估我們的碳排放量和實施針對性措施,有效地减少溫室氣體排放,例如:
- 按照國際標準「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和參考環保署和機電工程署發布的本地指引,透過定期進行碳審計計算我們的碳足跡。
- 監控我們日常辦公室運營所消耗的用電量和相關環境風險,以及能源組合和能源效益。
- 在新維修合約中採用電動車。
- 在金鐘道政府合署採用電動車,並在金鐘道政府合署、建業中心的辦公室及其他建築署項目安裝電動車充電設備。
- 建議客戶使用創新智能技術,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建築署位於金鐘道政府合署辦公室產生的碳排放量
建業中心的辦公室產生的碳排放量
排放量按全港預設排放系數計算。
碳排放量以實際流動機械的燃料耗用及建築署位於金鐘道政府合署辦公室的實際紙張(A3 及A4)使用量和廢紙回收量計算。
- 以 2018年為基準,設定年度節能目標,以減少用電,進一步推動節能工作。
- 減低運作處所的能源消耗,並提升能源效益,例如:
- 以ISO 14001 標準來完善我們辦公室運作的環境表現,並以ISO 50001 標準來管理建業中心的能源消耗。
- 在流量較低的區域使用佔用/ 動態感應器自動啟動和關閉照明系統。
- 將室溫保持在25.5 攝氏度,以避免溫度過低。
- 在辦公時間將所有辦公設備設置為節能模式,並在辦公時間後關閉設備。
- 為建業中心的室外照明裝置預設關閉時間為晚上8時。
- 密切監測能源使用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探索提高能源效益的可能性,例如進行辦公室照明系統改造工程。
- 在建業中心安裝光伏板,以產生再生能源作電力使用。
- 在採購商品和服務時考慮環境因素和人類健康,以助推動循環經濟,例如:
- 參考環境保護署的環保規格購買商品和服務,以促進資源效益和循環。
- 簡化繁瑣流程及過時的做法,並於營運中採用智能和環保措施,以提升效率和效益,例如:
- 善用數碼化、電子工作平台和創新科技,推動智慧工作文化。
- 實施多個企業智慧項目,以精簡處理時間並節省紙張。
- 鼓勵客戶在施工過程中更有效地利用資源。
- 建議採用預製混凝土、於現場將建築和拆除廢料分類,以及回收或升級再造廢舊材料。
- 發布內部環保指引,宣傳有關減少、回收和處理廢棄物的適當做法,例如:
- 採用電子功能 / 系統,以減少紙張消耗,並避免使用全新物料,重用單面紙和信封等。
- 在辦公室設立多個環保收集點,收集金屬和塑膠廢物等廢棄物,用於循環再造。
- 為達成減廢目標制定相應的減廢措施,並監察實施進度。
- 管理所有運作處所的水資源消耗,以確保水資源效益,例如:
- 安裝自動感應水龍頭和雙沖水式水箱,以避免過度用水。
- 定期檢查和維護供水系統,以避免滲漏。
- 密切監測水資源使用情況,及時發現異常,並探索提高水資源效益的可能性。
綠色認可
在管理層和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建築署獲得「香港綠色機構證書」。環境運動委員會和環境及生態局的持續肯定,不僅是我們努力不懈的證明,更是我們未來繼續在工作場所中保護環境的推動力。